碳足跡盤查規則之制定與內容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一項產品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整個生命週期過程、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世界各國發展產品碳標籤制度相關配套措施尚無國際統一規範,碳標籤制度推動初期取得碳標籤證書之產品較少,同類產品碳足跡尚無法互相比較;因此,第一階段以鼓勵廠商分析產品碳足跡,並以產品碳足跡揭露為目標。為了能夠將同類產品的碳足跡互相比較,或者更進一步申請產品碳標籤與證書,該產品必須有「產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arbon Footprint of a Product-Product Category Rules,簡稱CFP-PCR)」,廠商可依照產品特性確認現有產品類別規則文件之適用性,若無適用者,則可制定新的CFP-PCR。

市面上有申請CFP-PCR的品項,不外乎食品、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具有實際物件的產品,尚未有以運動賽事活動為產品的類別,因此2021年底超馬協會與國立清華大學運動事業與政策中心合作,在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指導下,制定路跑賽事碳足跡的計算涵蓋範圍與規則。制定流程如下:

圖二、產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制定流程(圖片來源/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在CFP-PCR中會將產品服務相關重要名詞定義清楚,所謂路跑賽事產品,是指賽事活動辦理單位與參與者約定特定時間與地點,並提供參與賽事活動的機會,滿足參與者在過程中的各種需求,提供參與者各種的服務。並且進一步將路跑賽事碳排放計算範疇界定為:賽事籌辦單位在籌辦期間所產生的碳足跡排放;其他於賽道上發生的鄉親朋友自發性補給(非大會安排提供)與參與成員個人行為所產生的碳足跡排放則不納入計算。同時在CFP-PCR中會界定碳足跡計算的系統邊界,建立生命週期流程圖,如下圖三。

圖三、路跑賽事-生命週期流程圖(圖片來源/超馬協會)

 

碳足跡盤查與取得碳足跡標籤過程

主辦單位在賽前、賽中與賽後三階段進行碳排放的數據蒐集,依CFP-PCR計算後可得到參賽者每人每公里所產生的碳足跡報告;並將計算報告交由第三方單位進行查證後,即可向環保署申請碳標籤(環保署,2020),見下圖四。路跑賽事獲得碳標籤或減碳標籤,代表該場賽事揭露的碳足跡與減碳行動是經專家驗證認可,是可信任的消費選擇依據;跑者可以優先選擇報名參加具有標籤之賽事,在參賽的同時即可為減緩氣候變遷作出貢獻,並完成一次綠色消費。

圖四、環保署產品類別規則與碳足跡標籤建立步驟(圖片來源/產品碳足跡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