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臺北國際超級馬拉松嘉年華48H賽事」參賽心得--彭弼聲

2014-02-23 11:25

2014臺北國際超級馬拉松嘉年華48H賽事參賽心得

彭弼聲

 

承蒙郭豐州老師提醒要寫下賽事心得,在這邊就敘說個人本次參加2014超馬嘉年華的48H賽。有些觀念也不是很有系統或正確,歡迎大家提供討論。跑步是需要練習與學習的,看似簡單,但也可說是大學問啊。

 

參賽原因: 不只是自我的對話,還有與他人的連結。

 

我想沒有人會反對,身為一位跑者是幸福無比的,因為比賽的時候,從他人的鼓勵與協助不但能夠適時的提振精神,增強了跑者的信心,更是跑完之後的饜滿記憶。所以第三度參賽的原因很簡單,第一年是見習,從長時間長距離的跑步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去年第二次參加,里程到達150K後,因腳背有傷沒完跑,記憶有點失落,算是考試被當掉。今年這次的參加,算是補考,算是複習,算是一次新開始。同時因為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因素,往往自主練習,很難支持到一整天以上,綜觀24H賽的跑者的強度與壓力都比48H來得大,跨過兩晝夜的變化也更多,所以成為”天天隊”隊員 (48H等於天+天)在我心裡(與過去兩次參賽)是比24H賽來得比較好的選項。

 

參賽準備: 原本的計畫是賽前三個月能跑到600+750+550的里程。但現實(real realistic) 是只達成500+482+375,後兩個月的長里程次數跑的很少,其中絕大多數只是在十八尖山午跑。沒有指定的helper,帶了習慣的咖啡,薑茶包,羊羹,一罐運動飲料(以上全沒用上),熱水壺,五套衣服,三件褲子(長長短),凡士林,帽子,潑水外套,雨衣,睡袋睡墊(這兩件不該帶的。。。)其他全靠大會。前一周本想每天睡飽八小時,但有所限制,平均約睡五到六小時。

 

參賽中失誤的部分:

1. 天冷,起跑後前8-9小時喝水太少,尿少有血尿現象沒有控制好。計畫每15分鐘喝100-150cc,實際上第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是20分鐘只喝半杯100CC左右(自己的塑膠杯),甚至第二天後上廁所發現血尿嚴重到流鮮血,幾小時內拼命灌水才改善,沒有意識到嚴重性,沒有盡早反應。

2. 總休息15小時半未免太長了 (累計一圈計時超過15分鐘以上的有10幾次),四次蓋上睡袋就佔了11小時(五小時加兩小時左右乘三)(在家都沒睡那麼多。。。) 第二天休息總共10小時,以致於後面14小時只能跑走了95K,身體應該是OK的啊,看來是走路比例高了一點。這點我非常佩服吳清章大哥說的: 跑起來不夠順暢就乾脆不要拖著跑,所幸休息。結果他後面八九小時幾乎都是流暢地在跑。

3. 100K前左膝外側ITB就開始微痛,研判應該是長距離練習少,突然量增大所致,放慢速度,調整步幅就可以維持,幸好天氣微冷,到完賽沒有大影響。

4. 第一天晚上不斷冒汗,流鼻涕,有可能是賽前有感冒以及電解質控制不當。

5. 第一天喝太多大會特調的金桔檸檬含鈉飲料,(雖然知道,但自己沒有控制好: 應該要少量多次)太少固體食物與水果,100K後反胃吐過兩次酸水,改喝熱水(自己的熱水瓶去裝熱水)後有點改善。

6. 衣服更換太頻繁,以致於坐下就不想起來,啟動又要走一圈。

7. 所帶兩雙都是新鞋,其中一雙造成左右大拇指肌紅腫,幸好以透氣膠布加凡士林改善。

8. 大會提供的補給尚可,但自己補充太少,一兩小時才吃一次水果或堅果,太慢體認到自己的血糖沒有高起來。第一天面對許多善心補給的湯品都因為不好意思沒有取用,造成熱食不夠,血糖也不夠高。依照生理學上對於身體吸收從食物分解的醣類來說,多次少量食物可以維持身體耗掉與吸收的平衡,有水分與氧氣的充分提供才能將游離脂肪酸轉為能量(不是脂肪),所以我欠缺的還是長里程的練習中,習慣性補給的經驗,以致於忽略身體發出的訊號(第10項),繞圈賽與公路賽都是要由自己決定何時,何量,何樣。

9. 忘記帶到清單中B群跟即溶性電解質,這是大失誤。

10. 不適應糯米飯糰。熱時到食都沒控制好食量,一次就吃半個便當或一大碗稀飯,血糖上升,胰島素作用,昏昏欲睡的時間拉長,超越跑動的意志力。

 

自己覺得不錯的

1. 全用自己的塑膠杯倒水喝,所以從頭到尾除了大會供應的便當盒,只用了兩個紙碗,感謝超哥跟小丸子的皮蛋瘦肉粥跟漸凍人協會的一碗湯。

2. 全程沒有抽筋,僅第一夜有一次類似跑全馬的撞牆感,身體肌肉的反應似乎在可控制內。雖然下雨,濕熱摩擦三大水泡成因都因為預先塗上凡士林,腳底沒有水泡,血泡。

3. 赤足跑了100K,輕放輕提,沒有像去年一樣猛衝,算是補考成功。

4. 第一天休息5小時半,總里程163K,與第一次參賽174K相較差不多,多休息兩小時半,到第二天白天時可以清醒的跑動。

5. 盡量以輕鬆的方式跑步,跑不動就與跑友盡量在不影響後面跑者下邊走邊交談一下。好啦,我承認只有俄羅斯那位,完全講不通,他居然一句英文都不會。

6. 以總圈數來看時速六以上的比例佔跑走總時間32.5小時的95%+,(但是休息佔了15.5小時有總時間的32%),沒有暴衝,都保持在有氧運動區間就沒有乳酸超過門檻影響肌肉乙醯膽鹼的作用,同時產生的乳酸能夠有效由肝臟分解再合成利用。

7. 沒有喝紅牛,蠻牛,鐵牛。。。各種自己未曾適應的飲料。事實上甜的飲料如果不是容易吸收的糖(單醣,雙醣)或根本是人工甘味(阿斯巴甜)是沒辦法提高身體能量來源的。

8. 平日練習低血糖跑的效果還不錯,靠血液中脂肪酸分解為肝醣的效果還不錯。使低血糖也可以跑。 (但反過來說,這也是失誤的最大原因,沒有隨時補充的習慣,可能遊走在邊緣)

9. 第二天晚上超哥與小丸子的皮蛋瘦肉粥。蘇榮發小發哥的甘蔗汁。 Chance 的黑糖薑沖泡包。以及漸凍人協會的味增湯。

10. 有跟24H選手一起跑時的動力與勉勵,讓自己保持在感覺良好下跑。(補記)勝銘學長建議,由鄧永健大哥幫忙沖泡的一碗泡麵,以及小發兄的一塊蜂蜜蛋糕

11. 跟William 用英文交談能談話40分鐘,他說2001年來跑台北24H的印象還很深刻。

12. 感謝財哥帶來的紅豆湯,甜又消化容易,將來列為自己補給的參考品。

 

參賽心得: 跑前幾天還想著目標設定在三百三十K(190+140)。但真正開跑後執行的卻是想怎麼跑就怎麼跑。開始要跑得輕鬆,中間要調整,最後要堅持(觀察吳清章大哥的跑步與人生態度) 。參賽中反覆提醒自己: 自由隨興但是要認真。完跑最重要,里程是數字,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總合。而跑的中間過程,是在反芻自己,不是毀滅自己,是學習別人,不是羨慕別人。

 

陳前大哥說的,”從頭到尾都不快,我也完成了”

徐昌國大哥說,”高興也是一下子,悲傷也是一下子”

謝群忠大哥說,”我是來學習的”

吳勝銘學長說,”唉呀,還是要睡一下比較好” (這句我好喜歡)

 

最後還是要再一次謝謝所有一起同跑的跑友以及協會的全體工作人員,場邊熱情的朋友們。有好多事放在心底呢。

 

(謝謝陳俊彥兄這次擔任義工與鼓勵,要再一起來跑步喔)